公營屋供應大落後 房委會委員倡市建局研建居屋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6/10 15:38

最後更新: 2019/06/11 00:07

分享:

分享:

房委會周年特別公開會議。(車耀開攝)

居屋、公屋未來5年落成量,料大幅落後《長策》目標,房委會今(10日)舉行公開會議,多名委員憂公營房屋「斷崖式下跌」,向政府提出建議,包括倡市區重建局增建資助出售房屋,以及把更多私樓地轉為公營房屋發展等。

房委會委員黃碧如指出,80年代大學生一般於畢業數年後,都有能力置業;然而樓價在過去30年漲了約廿倍,雖然近年大學生薪金較80年代水平為高,但薪金卻追不上樓價,很多人選擇不結婚,以至婚後不生育等情況,長遠造成社會勞動人口減少、加劇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,促當局正視。

房委會委員、民建聯柯創盛指出,房委會及房協未來5個年度建屋量不足,只能興建約10.0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,持續落後政府《長遠房屋策略》的供應目標,強調政府在「非常時期」要追落後,包括把私樓熟地轉為公營房屋發展、為輪候出租公屋3年以上的申請人提供租金津貼、劏房引入租務管制;以及繼續推行未補價居屋分租計劃,把單位分租予社企,再轉租基層。

另一名委員、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,政府早前公布市建局未來5年不會興建資助出售房屋,他認為政府要回應公營屋供應不足問題,應要求市建局把部分項目,轉為資助出售房屋,認為做法可令舊區翻新後變得平衡,令重建區域不會只有豪宅供應。

公屋聯會總幹事兼委員招國偉認為,當局可研究在一些未盡用地積比率的舊屋邨中,加建「綠置居」,把部分比例的單位優先讓當邨居民選購,或具一定的吸引力,從而騰空更多公屋單位。他又建議政府恢復過去推行的「租者置其屋計劃」,回應公屋租戶在原邨、 原區置業的訴求。